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第5團到北平搜捕共產黨和愛國青年,破壞華北人民的抗日活動。
駐守在長城一線的國民黨軍隊和長城內外的義勇軍在全國人民抗日呼聲的鼓舞和推動下,自動奮起抵抗。
首先是駐守喜峰口的第29軍第37師,在師長張自忠、副師長馮治安和負責第29軍前方指揮的何基灃將軍的指揮下,從3月9日開始,與進犯的日軍進行了七晝夜的殊死搏鬥。
張自忠將軍善於夜戰、近戰。
他指揮37師官兵利用夜幕主動出擊,迂迴包抄日軍,給敵軍以沉重打擊。
其大刀隊更是震驚長城內外,殺得日軍聞風喪膽。
張自忠將軍堅決抗日,守住了喜峰口,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
接著,3月16日至18日,第29軍劉汝明師又在遵化以北的羅文峪地區,連續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守住了羅文峪。
於喜峰口禦敵的同時,中央軍第17軍第25師於3月11日在古北口與日軍激戰三晝夜後,古北口失守。
25師裝備極差,除迫擊炮外,山炮和野炮都沒有,又是匆匆上陣,但在師長關麟徵和副師長杜聿明(關負傷後代理師長職務)率領下,憑一腔熱血與強敵激戰,斃傷敵軍2000餘人。
第154團派出的一個軍士哨,因遠離主力,在大部隊撤退後,仍與敵人頑強戰鬥,斃傷日軍百餘名。
日軍最後用大炮和飛機聯合轟炸,才把哨所炸平,七名軍士全部壯烈殉國。
七勇士的事蹟,使日軍也由衷敬佩。
他們把七勇士的屍體埋起來,並立了一塊“支那七勇士之墓”的石碑。
日軍佔領古北口後,又於4月16日至5月11日向南天門發動了新的進攻。
第25軍第2師師長黃傑思想麻痺,以為日軍腳穿皮鞋爬不上南天門左翼的制高點,所以只派了一個連防守上面的八座碉堡。
這一個連的官兵也憑地勢險要,放鬆了警戒。
結果日軍一個大隊在當地漢奸的帶領下,於20日夜偷襲成功,一夜之間,八座碉堡全部被敵佔領。
第2師苦戰5晝夜,反覆爭奪,也未成功。
由於傷亡慘重,只好由劉勘的第83師接替。
83師又激戰8晝夜,敵我雙方均傷亡很大。
5月10日至11日,日軍發動了更大的進攻。
一晝夜之間,守軍團長魏巍受重傷,副團長汪興稼陣亡,士兵傷亡達三分之二,第83師全線崩潰,被迫撤離陣地。
師長劉勘欲拔槍自殺,被參謀處長和作戰科長奪去手槍。
古北口、南天門失守後,中央軍節節敗退,日軍大踏步前進,北平岌岌可危。
何應欽趕緊調傅作義的第59軍開往昌平集結待命,同時立即向日求和。
14。悲歌又一曲(2)
59軍到昌平後,於5月21日與日軍進行了激戰。
但5月22日下午,何應欽會見了北平日本大使館代辦中山,要求停戰。
23日,59軍從拂曉到晚6時,在懷柔縣城以西,南自石經廠、北至長城—線與日軍連續血戰了15小時。
戰事正酣,何應欽突然命令停火。
傅作義將軍氣憤地向參謀長陳炳謙說:“這個仗打得太窩囊,犧牲了這麼多官兵,他們以寶貴的生命換來的卻是妥協、停戰。
陣亡的將士能瞑目嗎?“下午7時,何應欽又連續給傅作義打了3次電話,命令他馬上撤至高麗營一線。
傅回答說:“只有敵軍先撤,我們才能撤,我決不在敵人火力下撤退!”何應欽又命令參謀長帶著他的手令,強迫傅下令撤退。
傅軍只好撤退,長城抗日的最後一仗草草收場。
接著,經蔣介石批准,中國軍代表熊斌與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於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倉庫樓上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
其內容是:“第一,中國軍隊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鎮、寧河、蘆臺所連之線以南地區,今後不得越過該線前進。
不得做一切抗戰擾亂行為。
第二,日軍為確悉第一項實行之情形,可用飛機及其他方法,視察實情。
中國方面對此應加保護並予以便利。
第三,日軍確認中國軍隊已撤退至第一項協定之線時,不超越續行追擊,且自動撤歸長城線。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