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擋,我們行動有力,我們志氣豪壯。
同胞們起來!
同胞們起來!
快快趕上那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
日軍佔領上海後,立即分南北兩路追擊中國軍隊。
北路沿寧滬鐵路和長江間地區西犯,南路在太湖以南方向向西追擊。
國民黨軍隊已成了驚弓之鳥,既不能組織逐次抵抗以遲滯日軍的進攻,又無明確的撤退目標,因而各自為政,拼命西逃,致使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進抵南京附近。
18。決勝臺兒莊(1)
南京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從越國大夫范蠡築城算起,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三國時的東吳和南朝時的宋、齊、梁、陳均建都南京。在南京建都的還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國,加上民國時期的臨時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一共有10個朝代。所以南京有“金陵帝王州”之美稱。
上海保衛戰雖然打得異常艱苦激烈,但終以上海失陷而告結束。從此,戰局急轉直下,保衛上海之我軍奉命撤退。日軍也分兵兩路向南京推進。一路從滬寧線與沿長江直逼南京;另一路從蘇、浙、皖邊指向蕪湖,想從蕪湖迂迴南京。日軍兵臨城下,使蔣介石如坐針氈。為了遷都撤退,他在1937年11月中旬,連續召開了三次幕僚會議,表面上做出了由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統兵固守南京的決定,實際上正在準備遷都重慶。同時透過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和日本進行妥協投降活動。
蔣介石為避免日機轟炸,住在中山陵山下樹叢中的“四方城”內。11月5日,他接見了陶德曼。陶德曼向蔣介石轉達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七項停戰條件:一、承認偽滿、內蒙獨立;二、擴大“何梅協定”,劃華北為不駐兵區域;三、擴大“淞滬協定”,設非武裝區域,上海由國際共管;四、中、日共同防共;五、中、日經濟合作,減低日貨進口關稅;六、根絕反日運動;七、尊重外國人在華權利。
對這樣的喪權辱國條件,蔣介石也想接受,遂於12月2日在南京召開軍事長官會議,徵詢意見。白崇禧、唐生智、顧祝同、徐永昌等重要將領表示可以接受。蔣介石又發電徵求閻錫山的意見,閻也表示同意。當天下午,蔣介石第二次會見陶德曼,表示“中國政府願以日本所提的各點作為談判基礎”。誰知陶德曼代表日本政府在原有七項條件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四條新條件。其中公然提出在日寇佔領地區建立偽政權和對日給予戰爭賠款等問題。至此,蔣介石的頭腦才冷靜下來,認識到“此時求和無異滅亡,不僅外侮難御,而內亂益甚”,他的政權也難保了。
和談失敗,蔣介石又大叫抗戰,召集守衛南京師以上將領進行臨行前訓話。然後於12月7日凌晨,在日機出動以前乘美齡號專機飛往武漢去了。
蔣介石離開南京時,認為淞滬戰役剛失利,兵員不足,士氣低落,南京又不易守住,打算放棄。但後來又考慮到作為首都,不戰而拱手相讓,實在無法向國人交待。於是重新做出決定,以15個師的兵力守南京;命令從前線撤回的部隊中調5個軍至南京外圍,組織防禦。日本方面,早在11月7日已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轄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了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得到日本御前會議批准。12月1日,日大本營下達《大陸命第8號》命令,決定在海軍協同下,以6個師團兵力進攻南京。12月5日,日軍進逼南京城郊,8日南京被圍,部分外圍陣地亦被突破。守軍退守城廓。
這時,南京城郊已炮火沖天,硝煙瀰漫。12月10日,日軍以五個師團的兵力,採用迂迴包圍、分進合擊、諸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向南京發起了總攻。同時以少數兵力迅速渡過長江,迂迴浦口,堵住了中國軍隊的退路。日軍先從光華門、中山門、中華門突入城內。守城部隊在雨花臺、紫金山、幕府山等地頑強抗擊日軍。國民黨軍隊雖然有11萬兵力,但經上海戰役,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如第36師退到南京時,只剩下3000人,後補充了4000新兵,多數未經訓練,有的還未摸過槍。這樣的部隊,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指揮官唐生智是為了恢復自己的勢力才要求保衛南京的。他表面上慷慨陳詞,表示要與南京共存亡,但他消極防禦,再加所屬部隊各有背景,指揮失靈。11日晚,蔣介石電令:“如情勢不能久待時,可相機撤退。”在日軍逼進城下時,唐生智做了撤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