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急報,說盧溝橋出了岔子,29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情況不明。
侍從室主任陳布雷剛剛睡著,就被侍從叫醒。
他揉了揉充血的眼睛,對著那電文發呆。
他太太關心地說:“睡吧,反正是衝突,明天再說,深更半夜,你把委員長叫醒也辦不了什麼事。”
陳布雷嘆了一口氣說:“好吧,睡吧!
這大概又是日軍惹事生非。
在委員長眼裡,延安的一舉一動,要比日軍的挑釁重要得多。“
7月8日早晨,蔣介石在辦公桌上看到有關盧溝橋事變的報告後,大為震驚。
“西安事變”後,他就中國形勢的發展問題徵求過周恩來的意見。
周恩來警告說:“戰爭迫在眉睫。”
他雖然不太相信,但他很佩服周恩來的見識,所以把汪精衛、張群、孔祥熙請上廬山商討國策。
在第一次商討會上,汪精衛認為:“現在連英美各國都對日本懼怕三分。
我們冒險用兵則孤立無援,眼巴巴地打死仗。
以兄弟之見,在當前形勢下,力主鎮靜,警告國人,不可逞一時意氣,置國家於萬劫不復之地!
“
張群認為:“今天國策的基本精神,在於消弭戰禍。
日本如果進攻,中國必敗。
因此,仗是萬萬打不得的。
我以為今天的問題不在日本,而在延安。
但根據目前人心向背,舉國一致要求抗日的民氣來說,要避免戰爭是困難的。
既然延安方面膽大妄為,日本的軍事行動也勢在必行,那麼就讓日本同延安打吧。
無論誰打敗,對我們毫無損傷,這是上上之策。“
孔祥熙不同意張群關於美國懼怕日本的意見,拿出一大堆檔案說明美國之強大和對中國的援助。
為此與張群發生了爭執。
蔣介石以大局為重,提議下次再議。
第二次商討會上,孔祥熙發表了“抗戰不如參戰,參戰不如觀戰”的謬論。
意思是:“引誘日本與蘇聯和美國打,中國袖手旁觀,了不起是參加戰爭。”
張群則提出了“和必亂,戰必敗,敗而言和,和而後安”的十四字方針。
蔣介石並不太懂,便說:“嶽軍你說的好像和尚廟裡求籤,請講詳細些。”
張群便做了解釋,他說:“我講的第一句‘和必亂’,就是說,如果我們反對延安抗戰,不準老百姓吵著收復失地,那我們的處境非常不利。
即使東京不再大舉進攻,而我們內部也必發生譁變。
而這個變化,對我們無論如何是不利的。
大家想想:萬一局勢膠著,中日之間沒有戰爭,但延安方面必定揚言抗戰,到那時候老百姓當然擁護延安,中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