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3年12月1日於德黑蘭簽署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三國關於伊朗的宣言(略)1943年12月2日早晨,羅斯福總統一行來到美軍在德黑蘭附近的一個營地。
他們先到醫院看望傷病員和醫護人員,然後來到了駐地的官兵之中。
羅斯福坐在敞篷吉普車上,向美國官兵們發表演說。
後者在此時此地見到總統,真是喜出望外,但也感到驚訝。
羅斯福講話之後,他的車隊就直奔機場,飛往開羅去了。
丘吉爾一行也飛回開羅,與美國代表團再商大事。
斯大林於早晨回訪了伊朗國王禮扎,然後再驅車前往機場。
據說,在德黑蘭會議期間,伊朗國王曾分別拜會了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但只有斯大林回拜了伊朗國王,因而受到了最高階的禮遇。
12。未遂謀殺(1)
1944年7月20日清晨,柏林又悶又熱。
德國本土軍參謀長克芬德·馮·施道芬堡伯爵把一枚英制炸彈用襯衣包好,放入手提箱,然後乘車前往柏林郊區的倫格斯道夫機場。
9點,施道芬堡登上一架Ju—52型專機,前往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的希特勒大本營。
納粹的所有領導人除宣傳部長戈培爾外,都集中在臘斯登堡開會,施道芬堡要把希特勒這些人統統送回老家。
施道芬堡伯爵當年曾是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舉止優雅的軍官,可現在只剩下了一隻眼、一條胳膊、一條腿和三個手指。
1943年春,施道芬堡在突尼西亞指揮一個裝甲營撤退時,2架美國P—38閃電式戰鬥機從雲縫中鑽出,瞄準施道芬堡劈頭蓋臉地一頓掃射。
施道芬堡大難未死,但身負重傷,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施道芬堡要刺殺希特勒,並非因他使自己致殘。
除掉希特勒、推翻納粹黨的專制統治、迅速同英國和美國媾和,是德國軍隊的秘密組織——“黑色樂隊”的目標。
施道芬堡就是這個秘密組織的重要成員。
施道芬堡出生在德國一個著名的貴族家庭,族譜可以追溯到1262年。
他的父親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樞密大臣,母親是德國總參謀部的創始人之一、陸軍元帥奧古斯都·馮·格奈森瑙伯爵的孫女。
施道芬堡年輕時曾想當大提琴演奏家,可是最後卻鬼使神差般地當了兵,進入軍官學校。
畢業後在精銳的第17班堡騎兵團任職。
1938年進入陸軍大學深造,在軍事學、歷史學和經濟學方面顯示出才華,大有未來總參謀長之望。
然而在這時,施道芬堡對希特勒已是深惡痛絕了。
1934年6月30日,上臺一年半的希特勒為了鞏固納粹專政,把屠刀砍向有君主主義傾向的德國軍官團。
在這天深夜,德國前總理庫特·馮·施萊歇將軍及夫人、施萊歇將軍的朋友馮·勃萊多夫將軍被納粹黨徒打死在自己家中,並給定上“叛國”的罪名。
兩位將軍的死,震驚了年輕的施道芬堡,也激怒了以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上將為首的一大批德國將領,其中有德國海軍諜報局局長威廉·弗朗茨·卡納里斯海軍少將。
貝克上將這時54歲,被稱為那一代最能幹、最仁慈的軍人。
他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希特勒,對希特勒瘋狂擴軍備戰,四處擴張的行徑更為擔憂。
1934年6月29日,即施萊歇、勃萊多夫兩位將軍被殺的前一天,貝克被任命為總參謀長。
貝克對希特勒說:他接受這個職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他國的軍隊,而是要建立能夠保衛祖國的軍隊。
希特勒反駁道:“將軍,軍隊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打仗;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就不可能建立一支有價值的軍隊。
為著和平而做準備的軍隊是不存在的。
軍隊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贏得戰爭。“
兩人不歡而散,第二天施萊歇將軍和勃萊多夫將軍就被殺了。
貝克看透了希特勒正在把德國引上戰爭之路。
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的貝克深知,一旦爆發戰爭,德國必敗無疑,遭受滅頂之災。
貝克決心除掉希特勒。
海軍諜報局長卡納里斯也持同樣的觀點。
但希特勒是德國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理,德國軍隊有著不干預政治的傳統,所以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