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螢幕投影,而愛迪生則主張集中精力研究即將獲得成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Kinetoscope )。在愛迪生看來,目標稍低一些,可以完成的快一些。
1891年5月20日,第一臺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城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這種改裝型的機器內裝一臺電動機,可使50英尺長的膠捲從供人們觀看的放大鏡下透過。同年,愛迪生在美國又申請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但由於沒有在其他地方也提出這一專利申請,以後便給他帶來了很大麻煩。
儘管這臺裝置可容下50英尺長的膠片,但當時的膠片沒有這麼長,因為第一臺像機一次只能用幾厘米長的膠片。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愛迪生需要尋找一個能提供長條膠片的材料源。他在伊斯曼·柯達公司的創始人、被尊為“攝影王”的喬治·伊斯曼(GeorgeEastman )那兒找到了這種可能性。伊斯曼開始出售賽璐珞作的底片,以代替感光板,命名為“伊斯曼底片”。這正是愛迪生所希望的。於是愛迪生立刻訪問伊斯曼,雙方說好底片的構造與大小,作成使用上最方便的東西。由於愛迪生的親往委託,伊斯曼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膠片質量好,愛迪生開始使用。
伊斯曼的長卷膠片,解決了愛迪生的問題。每幀影片起初只有半寸大,後來覺得太小,改為一寸半的大小,中間畫圖佔1寸的地位,邊上多餘的地位留著穿打小孔,套在一種小齒上,可以不致滑脫。放映時,快門迅速地張開,這時有一道光線便射在影片上,接著膠片又被急速地向前拉過一段;這樣連續地進行著,每秒鐘可以造成46個影像,每分鐘便有2760個。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的試驗進行得非常順利。在起初,這架粗糙的機器只是拍攝一些像渥特的打嚏,卡門西大的舞蹈,義大利琴師和猴子的遊戲,或是一個人抽吸雪茄時的姿態等照片。這些影片都是在攝影室中開了4盞眩目的弧光燈拍攝的。
後來愛迪生想利用日光攝影。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裡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這是一所長方形建築,中間部分特別高暢,它的頂部有一個很大的門,開啟時能使陽光照到演員身上。整個攝影棚可以在圍成半圓形的鐵軌上移動,以保證拍攝區域全天都有陽光照射。這座攝影棚是由木頭和黑色防水紙搭成的,被稱為“黑色瑪麗亞”。
初期的影片大部分都是在“黑色瑪麗亞”攝影棚內拍攝的,但偶爾也有在外面拍的。用第一架像機拍攝時,膠片是水平移動的。這架像機並不成功。迪克遜決定製作可使膠片垂直移動的第二架像機。他成功了。經過改進,它被用來拍攝美國第一部商業片《處決蘇格蘭瑪麗女王》。片中有一個簡單的特技攝影。攝影機起動,表演開始,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內演員按導演要求靜止不動。這時,撤換場景中的某些東西,然後表演和攝影再繼續進行。在這部影片中使用了一個假人來代替扮演蘇格蘭瑪麗女王的演員。當表演繼續進行時,假人的頭被劊子手砍掉,然後劊子手拾起假頭讓觀眾看。這是第一部使用了特技攝影的影片。
愛迪生的攝影棚雖然簡陋,但它吸引了形形色色的演員。迪克遜曾說:“這些表演者中包括有社會上,藝術界,工業界的人物,和許多動物。”
著名的拳擊家考爾倍特(James j 。Corbett )被邀請到攝影機前來表演。對手是從紐約克請來的一個黑人拳擊家。比賽開始時,那黑人發現他的對手是曾擊倒過拳擊名手蘇利萬的那個鼎鼎有名的優勝者時,恐懼得不敢和他交手了。他全身發抖,勉強的在臺上繞了一週後,就一下子衝下臺來,逃回紐約克去了。後來愛迪生設法又另外找到了一個拳擊者,總算把影片攝成了。
35年後《傑姆先生》曾描寫那旋轉的攝影室道:“那個黑色瑪麗亞看來的確很像一輛舊式的警局巡邏車。我們一向沒有踏進過這所屋子裡面,但我們還是寧願去坐一下巡邏車的。那個活動的小攝影房既悶熱,又狹窄,我從也沒有見過這種地方的。”
最初,“黑色瑪麗亞”所拍攝的活動照片,動作單純,如簡單的舞蹈,動作不大的拳擊等。雖然拍攝的內容很平常,但人們很感興趣,當這些照片放映到銀幕時,人們卻都一齊拍手叫好。據愛迪生後來說:“在1893年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上(活動電影放映機放出的這些影片),吸引了大批觀眾。開始時我們還沒有覺察到,但後來發現有兩位對這次展出感興趣的英國人瞭解到我疏忽了在海外的專利申請,就趁機建起了獨立的工廠大批生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