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時候,卻仍念念不忘地說:“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愛迪生的大量發明,固然是適應當時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但是,他那嚴肅認真和重視實踐的科學態度,刻苦鑽研和勤奮工作的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於聚集人才的天才組織者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指出:“愛迪生之所以有這麼豐富的發明,原因在於他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創造了一個實驗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從事研究製造。這個實驗室就是後來的許多大工業公司建立的大型實驗室的原始形態。”
另外一個美國學者也持有同樣的看法。阿西莫夫說:在門羅公園實驗室,“有8位之多獲得法定資格的科學家為他工作。”
《美國企業史》的作者塞利格曼寫道:愛迪生“聚集了一批技術高超的人才,購置了一批儀器和機器,並鞭策自己和手下的人在技術領域裡攀登新的高峰。他僱用了一些訓練有素的科學家。”
18世紀以來,在美國和西歐,生產的社會化雖然有了進展,但科學研究的方式還是舊的。科學家還是個人獨立地進行研究並未有組織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19世紀末,圍繞探索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給愛迪生的科學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電學、機械學、化學等科目之間相互滲透,一項科研成果往往是許多學科的綜合體。原來愛迪生個人或靠幾個人研究的狀況很難適應。於是他在1876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所,他稱之為“發明工廠”;1881年又組建了第一個科學技術研究所,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其中包括精通數學的厄普頓,擅長化學分析的芬遜,檢驗礦石的海德,還有及時提供資料的派克教授。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電燈就是其中之一。愛迪生培訓了一批人,分赴世界各地去選擇最好的竹子作燈絲材料,最後選定了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從此,人們開始用上了真正的電燈。
不論是在紐瓦克,還是在門羅公園,愛迪生與他的工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粗豪而友好的。例如,艾奇遜在加薪要求被拒絕後曾自動退職,但後來又回到了實驗室。愛迪生聞聽艾奇遜出走一事哈哈大笑,一次他對艾奇遜說:“房子那頭有個水壓機,把它準備停當,給我做一個馬蹄形白堊圈。這個圈的外徑是一英寸,燈絲的寬度是千分之二十五英寸,長千分之二英寸。我將命人給你鋼板,用來壓制板材,再做一隻模具,衝壓燈絲。如果你製成的這種燈絲可裝在燈內,我就獎給你100美元。”
艾奇遜造成了這種燈絲,拿到了100美元的酬金。愛迪生又與他立下合同,再製造3萬根。艾奇遜寫道:“我僱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孩子幫我製造,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等到製出1。6萬根燈絲時,我已經能每天掙12美元了。”
愛迪生創立的第一個工業實驗研究所,為科學事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從此,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從個體勞動轉變成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愛迪生的“發明工廠”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目前擁有數千名研究人員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實驗中心的前身。這個研究中心幾十年來在從電氣到核電站的廣泛研究上名列世界前茅。至今,愛迪生的實驗所保留在那裡,成為紀念的聖地。
在愛迪生的中年時代,他由於擁有許多專利權,積累了可觀的資本,僱用了許多技術人員和工人,幫助他設計和試製許多科研專案。如果沒有手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幫助,愛迪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發明創造。
到了老年,愛迪生仍惜才愛才。有一箇中國留學生在依阿華大學畢業後,進愛迪生的實驗室工作。這個實驗室主要是做蓄電池的。進去第一天,愛迪生就考他,指著一堆鐵板對他說,已經氧化了,能不能回收,提煉成純鐵?這位留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埋頭苦幹,終於被他提煉成功。愛迪生從此非常器重他,正式錄用了他。可是他遭到了同輩美國人的嫉妒,被外國人瞧不起的中國人,居然解決了美國人不能解決的難題,他的上司就處處刁難他。這位留學生感到呆不下去,就提出辭職。愛迪生知道後,親自趕到公寓去看望他,挽留他不要辭職。但是這位留學生表示堅決要走。過了不久,聖誕節到了,愛迪生買了蛋糕再次登門拜訪,一再勸說挽留,使這位留學生大為感動。臨走時,留學生站在門口,目送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遠去,雙眼噙滿了淚水。
愛迪生是人,而不是神。愛迪生的英國傳記作家羅納德·沃·克拉克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