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空、維珍假日、天堂夜總會、屋頂花園夜總會和內克爾島分成獨立的私有公司。當時西蒙、特雷弗、肯和我都是33歲,唐恩大一點,羅伯特年輕一點,我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決心要讓維珍集團公開上市,從搖滾樂市場走向股票市場。
第八卷
15。“就像被綁在大型風鑽的刀刃上”(1984…1986)(1)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挑戰摩托艇和熱氣球紀錄,既然我擁有了成功、金錢和家庭,不應該隨意涉險,而應該享受我幸運地得到的一切。某一方面我完全同意,我熱愛生活,我愛我的家庭,我害怕被殺死,讓瓊失去丈夫,讓霍莉和山姆失去父親;另一方面我內心有股力量讓我嘗試新的冒險,想要挑戰極限。
如果說得更仔細,我會說我喜愛儘自己所能體驗生活。我參加的那些身體上的冒險為我
的生活擴大了特別的範疇,這又增加了我從事商業的樂趣。如果我拒絕考慮跳傘、駕駛熱氣球以及駕船橫渡大西洋,那麼我的生活將會乏味。雖然我從未想過會在事故中喪生,但是如果說到死,也許那些腳踏實地的堅定的現實主義者是對的,但是至少我嘗試過。
除了實際程序令人興奮外,我也喜歡準備的過程。當我們在為挑戰做準備時,會形成很強的團隊精神;如果是為了打破一項紀錄,則不僅僅有技術上的挑戰,更會強烈地感到愛國主義精神。過去經常就有許多英國探險家,最好的例子是探險南極的斯科特,我為追隨他們的腳步而感到驕傲。
我參加的第一項挑戰是為英國奪回藍帶獎。在維多利亞時代,藍帶獎授予最快穿越大西洋的汽船,1893年英國古納德輪船公司擁有過藍帶獎,後來三艘德國船隻奪取了藍帶,1906年古納德利用鐵路郵政的“露西塔尼亞號”再次得到了它,“露西塔尼亞號”1915年被德國潛水艇擊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又贏回了藍帶,接著1933年一艘義大利船“雷克斯貓”號用每小時29英里的速度贏得了藍帶。為了慶祝這一成就,也為了表彰整個藍帶獎的競爭,一個英國船主也是議員的哈羅德?黑爾茲設定了“黑爾茲獎盃”,從那以後,“黑爾茲獎盃”和藍帶獎被一同授予。黑爾茲的規則只說把它頒給最快穿越大西洋的船隻,同時定義大西洋為美洲海岸線上的安布羅斯燈塔到英國希利群島的畢曉普燈塔之間的洋麵;黑爾茲沒有提到船的大小,只要它能運旅客,實際上那時候沒有人想過小船有機會同大船競爭。贏得黑爾茲獎盃的下一艘船叫諾曼底號,這艘法國油輪在首航橫渡大西洋時的平均速度是30英里。1952年,在大型客輪時代結束之前,美利堅號用3天10小時40分贏得了黑爾茲獎盃,放在美國商船博物館。不幸的是,哈羅德?黑爾茲沒有活著親眼看到美利堅號,他竟在泰晤士河上的一次船隻事故中淹死了。當人們開始採用新的交通方式——飛機時,大型客輪的好日子過去了,每個人忘記了黑爾茲獎盃。
1980年,一名叫特德?托勒曼的摩托艇製造商決心復興藍帶獎比賽,為英國奪回黑爾茲獎盃。為此,他必須建造一艘能在3天10小時40分之內橫渡大西洋的船。美利堅號真是一艘令人難忘的船:她重達五萬兩千噸,需要24萬馬力來推動,創下的速度紀錄也不平常:均速35。6英里(相當於每小時40英里)。和這艘有游泳池和大鋼琴的客輪形成對比,特德計劃製造的是一艘輕型雙體船。
駕駛一艘小快艇穿越大洋非常危險,經不起風浪,從這點來說,大汽船更容易面對洶湧澎湃的大海乘風破浪。要是一艘小船,如果舵手判斷失誤, 30英里的速度會讓船頭衝入大浪裡,沉沒或者解體。
特德?托勒曼設計了65英尺長的雙體船,並在1984年下水,美利堅號24萬馬力的發動機就像一座小教堂,而特德使用了兩個兩千馬力的發動機,就可以讓他的雙體船在平靜的水面上達到差不多50英里的速度。當然,用50英里的速度穿過一個平靜的湖泊是一回事,在波浪起伏的大西洋上要達到那個速度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時速達到35英里就很幸運了。即使這樣橫渡時間仍然需要三到四天,挑戰目標就是3天9小時到3天11小時。
1984年期間,特德的船預算超額,他想從我這兒得到航行的贊助費用,作為回報,我可以命名這艘船並和他一起進行挑戰。當時英國沒有多少那方面的獎盃,為英國贏回獎盃的想法立刻吸引了我,而且那時維珍航空剛開始飛行,我喜歡這個促銷的機會,一次成功的橫渡大西洋行動會吸引紐約和倫敦——我們唯一的兩處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