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糟糕的是,當他了解到他在蘋果公司裡的新角色只不過是一個毫無職權的公司“神童”,而且“麗莎”電腦設計專案也沒有他的份兒時,史蒂夫變得更加不滿,更加覺得不值得了。
不久,蘋果公司一臺處於研發階段的計算機吸引了史蒂夫的注意,實際上,史蒂夫好幾個月前就知道了這臺機器,但他一直沒把訊息透露出去。這臺處於實驗階段的計算機是全能的電腦科學家傑夫?拉斯金的傑作。
拉斯金想設計出一種小型的、價格比較便宜的大眾型計算機,他認為他能夠設計出這樣的機型來。於是,他就召集了一組設計人員,以驚人的速度在1979的聖誕節前夕設計出了這種計算機的原型。為了能與蘋果電腦的名稱統一起來,拉斯金就把他設計的這臺機器稱做“麥金託什機”,這是他非常喜歡吃的蘋果的名字。但在給這臺計算機起名字的時候,他卻犯了一個錯誤;把這種蘋果的名字拼成了“Macintosh”,而實際上麥金託什蘋果的拼法應該是“McIntosh”。不過一直以來,這個名稱也沒引起什麼麻煩。麥金託什機的問世要比麥金託什蘋果更具有品牌效應,自從它的出現,麥金託什蘋果的名字就常常被“誤拼”了。
拉斯金在設計時就有一種想法,就是把這臺機器完全設計好,使用時不需要任何的調整。他把它看做是一個“烤箱”,裡面裝置齊全,你買來後就可以使用了。他還有一個強烈的想法,那就是讓這臺機器操作起來更加簡單。你只要開啟它,立即就能讓它工作,不用裝載任何軟體或者輸入晦澀難解的指令。這臺機器還會非常便於攜帶,價格在1 000美元左右,這就意味著蘋果電腦的成本價格可以降到300美元左右。他認為,這種電腦也不需要圖形顯示過程,當然也不需要滑鼠。他在施樂公司的PARC參觀時,所看到的最讓他喜歡的就是PARC的視窗。
這臺新機器的電路板是由伯勒爾?史密斯設計的。伯勒爾身材矮小,是個自學成才的電腦迷,他先是在蘋果公司的服務部門工作,後來才有人發現了這個電腦奇才。他屬於那種相當古怪、異乎尋常的人,一般正統的電腦設計師對他都不屑一顧。由於他行事詭秘、善於挑釁,而且還相當自負,因此沃茲也沒重用過他,只是有時忙不過來,才請他幫忙。伯勒爾有著超強的記憶力,他能牢牢地記住電路板設計中的複雜而零亂的資料,並且很久都不會忘記,這一點很像沃茲。這種能力看起來就像變魔術一樣,不過它也是搞數字化設計所需要的最基本要素。
拉斯金召集的電腦設計人員有很多是像伯勒爾這樣的,伯勒爾只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們這些人都是電腦設計界的無名之輩,但在他們的內心卻有著火一般的激情,他們這樣的天才是大部分公司都無法容忍的,而就是這一部分無名小卒才使得蘋果電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在1979年年末到1980年,這些設計者一直在蘋果公司默默無聞地奮鬥,他們先是從工程實驗室裡挑選可用的元器件,然後進行設計組裝,有時要通宵達旦地工作,就是這一群人使得蘋果電腦取得了讓人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度。 。 想看書來
3 “讓我們當海盜吧!”(8)
然而,在那一年裡,麥金託什機的設計有時能得到公司的支援,有時也會遇到重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拉斯金的設計夢想也是跟著時而破滅,時而又燃起了希望。史蒂夫在1980年中期是其中第一個想放棄這種機器設計的人,因為那時他正在參與“麗莎”電腦的研發。“史蒂夫說我做不出那種機器來,這完全是錯誤的方向,蘋果公司需要‘麗莎’電腦,說我設計這種電腦會阻礙‘麗莎’的研發。”拉斯金回憶道。史蒂夫最終還是輸掉了這場鬥爭,斯科蒂讓麥金託什機的研發專案持續了下去,當然這是揹著史蒂夫做的。
1981年年初,史蒂夫一直在尋找開發一種新型電腦產品的機會,好讓自己充沛的精力有釋放的渠道。雖然原先他竭力阻止拉斯金開發麥金託什機,但這種機器還是吸引了他的眼球。自從被排斥在“麗莎”電腦專案之外,史蒂夫一直想憑藉著從公司新股上市獲得的資金和他擔任董事會主席的角色,找一份差事做。拉斯金頭腦中的應用型電腦使用起來就像是使用一隻烤箱一樣簡單,這讓他很感興趣,但當時史蒂夫已經打算在設計麥金託斯機時用一種不同的電腦晶片,也就是“摩托羅拉68000”。史蒂夫的這種想法讓拉斯金很惱火,但史蒂夫非常希望麥金託什機能用這種晶片,主要是因為這種晶片是“麗莎”電腦設計組使用的,他想讓新開發出來的機器有“麗莎”電腦的圖形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