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 ; ;
091 重商主義
邊境正式確定之後,那麼大唐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的建交也就順理成章,仍需要進一步進行確定的,就是雙方在各方面利益上的一些協調了。
大唐是堅決的自由貿易推崇者,這個時候的自由貿易跟後世那種自由貿易是兩回事,其核心意義是商品能夠自由在國家和地區之間流通,而不受政策性限制,同時享有相對較低的合理關稅。大唐一直是採用一個比較低的關稅的,這個匯率之低廉,以至於讓走私者們都覺得很滿意。相對於這個時代英國人動不動就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什麼菸草稅、糖稅,大唐對於進口貨物徵收的稅率,已經是十分友好了。
高關稅稅率主要源自於這個時代歐洲人信奉的一個樸素經濟學理念——重商主義(ercantilism,也稱作“商業本位”),即一國的國力基於透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這種經濟學觀點是如此樸素,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對此認可,甚至到了後世中國某些歷史類網路小說中,還有人認為這種重商主義就是最好的經濟。
推及到普通的個人身上,一個人賺的多,花的少,似乎就能積累大量財富。早期的重商主義代表威廉·斯塔福強調國家在貿易中應該少買東西,顯然是不現實的,沒有足夠的原料輸入,自身也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同時製造更多產品;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以托馬斯·孟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者,又強調多賣,於是這個時期各國獎勵出口,保證自己的國家是出於出超的狀態,而且將殖民地作為貿易出超的主要物件。
重商主義本質上是重視金銀貨幣的累計,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貴金屬貨幣的流入。那麼大批的貴金屬貨幣流入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從而破壞國內普通民眾的生計,也影響了工廠的繼續再生產,歸根結底還是對經濟的破壞。
在重商主義中還有一個隱含的重要理念,那就是國家之間不存在合作,只有傷害和被傷害,簡而言之就是零和遊戲。透過多賣少買,各國政府認為能夠奪去競爭對手的大量資金,從而使其國力衰弱,保證自己的優越性。在這一點上,又呼應了西歐各國認為金銀貨幣是國力和經濟的終極體現。
後世的經濟學中大都認為,重商主義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是存在其必要性和好處的。中學歷史課本中喜歡說西方人用血腥殖民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這是正確的,但不能忽視重商主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金銀輸入,是西歐國家完成資本累積的重要一步。
甚至推而廣之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也就是白南他們那個時代,中國也是在持續以一種特別的重商主義,在和平狀況下瘋狂地進行原始資本累積。當然,以重商主義形容未免不夠公道,畢竟這種貿易順差不是國家刻意主導下產生的,但也不能否認政策性的因素。主要原因在於整個經濟體制,偏向於鼓勵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這樣看來,在十八世紀的大唐共和國,在經濟理念上既是不同於清朝等傳統封建國家的自給自足、較為封閉的小農經濟低交換貿易理念,又不同於歐洲國家唯金銀至上的重商主義,是一種相對超前的經濟指導思想。
暫時來講,大唐的經濟政策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不過根本上唐人不存在多賣少買的態度,而是多賣多買,一方面促進貿易的繁榮性,拉動國內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提高本國國民的生活水平。這裡面自然有科技程度遠勝這個時代的工業能力因素作用,因為這種貿易不管怎麼做,似乎都是唐人佔便宜。
以工業製成品、加工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以工農業原料為主要進口品,這是一個完美的貿易剪刀,也是後世發達國家用貿易佔發展中國家便宜的主要方式。
這一系列複雜的邏輯,不是阿方索一個十八世紀的西班牙大臣能夠明白的。其實西班牙人的糾結挺嚴重,重商主義思維下,他們極其牴觸優質的大唐商品進入墨西哥和其他西班牙殖民地,從而排擠西班牙商品的市場,但是阿方索回頭一合計,發覺西班牙其實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商品能夠輸入殖民地,而且由於過於稀少的商品輸入,使得殖民地發展緩慢,而且怨聲載道。
這跟西班牙從殖民時代開始的尿性分不開關係,由王室主導的探險和殖民活動,冀求的東西只有金銀,而西班牙本國工業發展緩慢,也缺少像樣的產品,所以不像是英國人可以向自己的殖民地大量傾銷棉布和其他紡織品,西班牙人往自己殖民地售賣的還是棉花這種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