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尤其對北方人。
地攤,主要賣些小日用品和飾品。
呂冬最近頻繁出入西市場和十里堡市場,早已有所考察。
這些都不是飄在天上的高大上專案,卻是呂冬實地考察適合他自身的買賣。
踏踏實實幹,小買賣也能賺大錢。
呂冬從提包裡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唰唰寫了起來。
寫的很簡單,給自個的提示。
大學城長遠目標:新城中心點開店!
短期專案:小吃和日用品,儘快賺錢。
這兩項小計劃並非一成不變,中間遇到能賺錢的買賣,也可以適當調整。
寫完這些,呂冬難免幻想,心思往遠處往高處飄。
如果能創業成功,先在青照縣打下基礎,再考慮泉南,然後臨近的市,全省,北方鄰省……
呂冬搖頭,這些都是理想化狀態。
基礎都沒做好,談宏大目標都是虛的。
目標和計劃確定,考察和準備工作還要繼續。
呂冬將準備工作分為兩部分,硬體和軟體。
硬體包括資金、貨源、貨物、盛具和運輸等等。
比如兩個計劃都必須要有拉貨的交通工具,還要價格不能太高的。
軟體主要是社會環境,比如可能存在的競爭對手,各學校內部商店和食堂的情況等等。
尤其一點,作為攤販,這年代已經有天敵存在了。
呂冬全都記在了本子上,能解決的就要盡力解決。
有三十歲左右的男人蹬著三輪腳踏車,從遠處過來,悠閒的像是在散步。
“這大哥!”呂冬看了眼,覺得他可能是大學城開建前的原住民,喊道:“大熱的天,幹啥去?”
聽到是本地口音,老大哥停下車,踱步過來:“沒啥,莊拆沒了,樓建起來了,回來看看。”
呂冬從提包裡摸出準備著的大雞煙,遞給老大哥一根,問道:“大哥家是這一片的?”
建設大學城,拆遷不可避免,還有農田等等,政府方面很優厚,不僅安排新居,各家賠的錢也不少。
這也是呂冬認為最大可能出現的競爭對手。
遠處村莊的,大都各有各的營生,老一輩還在說做生意是投機倒把,真正抹下臉來做小買賣的並不多。
說句不好聽的,在這個觀念保守的地方,很多人寧願沒錢閒著,也不樂意去做叫人說閒話的營生。
相比之下,搬遷的那些人,真的是有錢有閒。
老大哥點上煙:“是。”
“很悠閒。”呂冬隨口說道。
老大哥笑了起來:“國家政策好。”
呂冬把話題往想了解的方面引:“咱這邊,沒了田又有錢,都打算做啥呢?”
老大哥吐出口煙霧:“大部分像我,存銀行,吃利息,混日子。還有一些,覺得自個有錢了,胡搞八搞。”
呂冬試探問道:“不打算再幹點啥?。”
“老弟,你傻的?”二十七八歲的男人彷彿提前退休:“吃利息過得很舒服,幹嘛再下大力?”
或許話不投機,他滅掉菸頭,上三輪車走掉了。
呂冬看著他遠走,若有所思。
大學城之前的原住民,願意出來吃苦受累的,大概不會多。
繞著正在打地基的商鋪看了一圈,呂冬推著腳踏車往東,來到財政學院對門。
這地方不錯,鋪好地磚的人行道特別寬敞,像片小廣場,對面是財政學院大門,背後是工地的圍擋。
工地非常大,僅呂家村在這幹活的就有近百號壯勞力。
包括他大伯和七叔。
呂冬之前已經打聽到,最先開學的是財政學院,動作最大的也是財政學院。
這所不在211範圍,卻在省內名聲赫赫的大學,放棄了市區逼仄的老校區,整體搬遷到大學城。
他來到財政學院門口,等門衛上的一中年大叔出來,湊了過去。
滿臉笑,又帶著股憨厚勁,還主動遞煙,中年保安很快與呂冬聊起來。
都青照人,熟絡起來也快。
“我家就在青照,報考的咱學校,住校需要帶啥?”呂冬特意諮詢:“聽說學校會發東西?”
中年大叔吐出個菸圈:“不是發,一樣算錢。被褥、床單、暖瓶和水壺等大件生活物品,學校會有償提供。”
呂冬點頭:“小件東西?咱學校有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