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看過答卷 (第1/2頁)
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柳施施走後,沈林接著跟陳婧討論五大製片方逼迫院線的事。
“您真以為幾家製作方給院線發幾個通知,這事就算完了?”
陳婧小聲道:“其實現在做影院利潤率還是挺高的,我們這幾年差不多做了一百多家影院,基本三年就能回本,年利潤率達到40%以上…”
嘉禾影院在一線城市都是走的都是高階影院模式,比方說北京、上海興建了七座五星級的影院,銀幕數量都在二十個左右,規格都是頂配。
二線則以八到十二的中型為主;
三線小城更多是六廳…
插一句,嘉禾院線主要是直營,不搞加盟模式,發展重點也是二三線城市…
未來三年會建造大概200家影院,之後就以收購為主,保證銀幕數量排名全國院線前十名。
一般來說,做影院,六個廳左右的,前期投入在400萬上下——每年的運營成本按200萬計算…
成本算好了,咱們算利潤:六個廳,就算600個座位,按照平均每場10%的上座率,一天放6場,也就是總的60%的上座率,也就是360個座位票錢,一般一場電影平均票價35,這樣一天的票房收益就是,一年下來就是450萬左右,影院能拿到票房的47%,也就是220萬左右…
看起來不賺錢啊…
但你別忘了還有影院廣告、各大片方的宣傳投入,爆米花、娃娃機很賺錢的!
假如平均每天影院按360個座位的人流量來計算,每個人平均消費10塊錢飲料和爆米花這些,就按利潤8塊來算,一天利潤2500左右,一年就是100萬。
娃娃機一年算下來幾十萬的利潤是隨便有的,然後周邊商品售賣再來幾十萬利潤,一年下來200萬可以賺到…
所以,10年~18年,這八年,是影院最好的時候!
因為這八年,單塊銀幕的年產出最低也有85萬,也就是說,
真的是躺著賺錢!
所以,陳婧是支援院線讓步的…
她接著道:“市場博弈嘛,從現有情況看,製片方投資拍電影占了很大的成本,萬一票房不好,分的還少,製片方確實承擔較大的風險…”
“萬一上面出手呢?”
“怎麼可能?電影市場加一塊才不到200億的市場,上面沒興趣的!”
“院線養活了多少人?百萬漕工所繫有那麼容易消解的?”
“但這次中影也加入了!”
“沒用,總局不發話,誰說都沒用!”
上頭是站院線的,因為銀幕數量屬於政績之一——否則,電影局也不會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影院投資建設,銀幕數量超8萬塊。
為什麼是八萬?
難道是因為全國城鎮人口8億,每萬人1塊銀幕,剛好8萬塊銀幕?
如果制定政策為院線本身考慮,是不是應該把方向定為大幅度提升現有銀幕的收益,而不是大幅度提高銀幕數量?
不知道,不敢多說…
不過,這是製片方最後的機會,因為從明年開始,電影市場正式進入黃金時代,每個月都有好片子上映…
陳婧猶豫一下,然後問:“那我們這次不說話?”
“咱們…”
沈林也有點猶豫,時光傳媒作為業內領頭羊,出頭是肯定要出的,但是,他也不相信擅長背刺的華宜…
原時空就是,五大發行方為了提高分成跟十三家院線開戰的時候,華宜帶著《一九四二》最先跑路,導致五大發行方聯盟瓦解,在那之後再沒有哪個發行方敢再跟院線叫板!
他太瞭解這幫人是什麼樣的了!
問題來了,如果不表態,時光傳媒的業內地位怎麼辦?
想了想,沈林道:“這樣吧,你發一個宣告,建議階梯式分賬,票房好的,多分錢!”
陳婧眼睛一亮:“第一週45%,第二週43%,第三週41%這種?”
“…行。”
沈林本來想說超過多少億啥的,不過這種分賬方式很容易被人刷票房,還是陳婧的這種吧!
……
全球範圍內,電影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
其中一種就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
第二種和以前中影統購統銷的模式比較像,影院將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