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什麼有假?他說是白開水。”原來是鄧發和李富春弄了一瓶白水充作酒水,才使得他們的老友鄧小平免於一醉。結婚時,鄧小平35歲,卓琳23歲,幾天後,他們就一道啟程奔赴前線。此外,這兩對新婚夫婦還留下了四個人在窯洞前的幸福合影。
鄧小平的第二個妻子叫金維映,人們叫她阿金。她和鄧小平同歲,是1931年在上海相識的。同年7月中旬,他們同被派往江西中央蘇區工作,一路同行,後來結為夫妻。金維映早年從事學生運動、婦女運動、工人運動,她和鄧小平一同到中央蘇區以後,先後擔任中共于都縣和勝利縣的縣委書記,領導兩縣黨政軍民開展經濟建設、擴大紅軍和支援前線,是一位有能力的紅軍女幹部。1934年,參加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是紅一方面軍中幾十位參加長征的女戰士之一。1938年組織上送她去蘇聯治病。幾年後,正當她在莫斯科郊區一家醫院中治病時,不幸犧牲於戰火之中。
雖然是“左”傾錯誤路線,最終導致了鄧小平和金維映的離異,但心胸坦蕩的鄧小平仍舊沒有忘記過去的親密戰友。1972年12月,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到自己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贛南參觀,在於都停留的幾個小時中,鄧小平就幾次提起金維映。他問縣委負責人:“蘇區時你們的縣委書記是女的,你們知道不知道?”縣委負責人也許只能從史料中,從老年人的口中瞭解到這些了。
鄧小平的第一個妻子叫張錫瑗。1907年生,比鄧小平小3歲。青年時期她參加過學生運動,後被黨組織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其間,與鄧小平相識,1928年初結婚。當時,為慶祝這對年輕革命者喜結良緣,同志們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個叫聚豐園的四川館子裡辦的酒席,共有30多人參加,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王若飛等在中央工作的同志都到場了。
結婚以後,鄧小平和張錫瑗有大半年時間和周恩來夫婦住在一起。住在樓上的鄧穎超常常聽見一對新人在樓下又說又笑的。鄧小平後來告訴女兒:“那時候都是年輕人,當然又說又笑!”他沉思般地說過:“張錫瑗是少有的漂亮。”
可是,很不幸,1930年1月,張錫瑗竟因難產得病,去世了。而難產生下來的女兒幾天後也死了。可以想象,妻子、女兒的去世對他的打擊是多麼大啊!可是,因為廣西方面軍務緊急,鄧小平連妻子也未來得及親手掩埋,就匆匆離開上海。當19年後,他率領大軍攻佔上海以後,一進城就去查詢張錫瑗墓,找到遺骨後放到小棺木裡,和蘇兆徵的棺木一起放在當時住的樓房的樓下。還是沒來得及掩埋,他又和劉伯承率部進軍西南了。1969年,張錫瑗的棺木被安葬在上海烈士陵園(即現在的龍華革命公墓)。90年代,晚年的鄧小平去上海時,仍幾次囑咐子女去公墓瞻仰張錫瑗墓地,可見感情之深。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在抗日戰爭時(5)
從1930年1月鄧小平失去了第一個妻子張錫瑗這時算起,又過了67年。鄧小平這位偉人,由自己一生中共同生活時間最長、最親密的伴侶卓琳,協助黨中央妥善辦理了後事,充分“體現了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1997年3月2日上午11時25分,當運載鄧小平骨灰的專機飛至1800米高的空域時,81歲的卓琳眼含熱淚,強忍悲痛,用顫巍巍的雙手,捧起鄧小平的骨灰久久不忍鬆開,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小平的名字,泣不成聲。大約過了5分鐘,在子女們的勸說下,她才撒下第一把骨灰。骨灰和五彩繽紛的花瓣緩緩地飄入大海。58年的風雨同舟,58年的同榮共辱。如今,手捧著自己心愛的丈夫的骨灰,卓琳怎麼能不悲痛欲絕,肝膽俱碎?她的思緒又回到了太行山上那難忘的恩恩愛愛,回到了和鄧小平共同生活的那些艱難歲月。
“這些摩擦專家們欺人太甚,應該教訓教訓他們。沒有鬥爭,抗日統一戰線就鞏固不了。我們的部隊都叫人搞垮了,哪裡還有什麼統一戰線可言,就只剩他國民黨一家獨裁了。”
“朱懷冰是進攻我們的急先鋒,根據目前頑軍的態度,我們的作戰意圖應該是集中主力殲滅朱懷冰部,監視鹿仲麟和孫殿英部,儘可能爭取他們中立。”這是鄧小平在反頑鬥爭中的兩句話。
1939年12月,國民黨在國內掀起了第一次###高潮。處在抗日前線的我八路軍指戰員,在“前門打虎”,沉重打擊日軍同時,也時刻警惕著國民黨頑固派從我們後門發動的進攻,即“後門拒狼”,1940年2月初,蔣介石密令朱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