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鶻王子的狂妄無知,蒙古王子拖雷表現的中規中矩,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極為難得。
對於蒙古使節來說,此行最遺憾的地方不在於實際上的得失,可能只在於,他們並未見到大秦皇帝陛下,也沒見到大將軍趙石。
他們見到最尊貴的漢人權貴,也只有一位太子殿下。
這也只不過是因為,太子李珀掌著鴻臚寺諸事而已,不然的話,可能連太子的面也見不到。
如今隨著入貢使節越來越多,接待外使上,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則可循。
除非一國國王來到長安,不然的話,什麼王子公主之類的人物,都不會引起長安權貴們太多的興趣。
不過,蒙古人到底還是有些不同。
皇帝陛下還是召了趙石入宮相詢,畢竟,蒙古人的疆域,已經和大秦接壤。
不管承不承認,一個大國,已然出現在大秦東北,蒙古人掌握著,從東北草原,到河北,山東北部的疆域,雖然,在將軍們眼中,這樣狹長的一片土地,缺乏最基本的戰略迴旋餘地,也受到了大秦全面的壓制,可供攻擊的地方,非常之多。
但無疑,這是個擁有著遼闊的疆域和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新生帝國,所以,不能像對待回鶻,吐蕃,以及草原諸部那樣對待他們仙魔同修。
接待使臣上,看上去輕描淡寫,實際上,大秦朝廷上下。都表現的很慎重。
不過,還是不出趙石意料之外。
不會有任何人,在這個時候能夠改變大秦朝廷既定的戰略,他趙石也不成。因為無論是中書,還是樞密院,都充斥著這樣的聲音。
大秦的戰略,其實已經悄然從景興年間開始的先北後南轉變成了先南後北。
所以,在趙石入宮參加廷議後不久。大秦和蒙古人定下來了和議,基本上算是承認了蒙古人的地位。
當然,簽訂和議的雙方,都沒太當回事。
對於蒙古人來說,撕毀和議不會有任何道德上的束縛。
而對於大秦來說,誅滅異族,也從來都是順理成章,藉口多多,根本不是一紙空文能夠控制的了的。
年關之前,蒙古使節便被禮送出京。會同他們一起回去的,還有大秦派出的使節,而正使,又是一位皇室宗親。
這個傢伙據說倒黴在,和人喝多了,隨口道了一句,皇陵重地,怎可輕動上。
這話毫不意外的傳入了皇帝陛下耳朵裡,於是乎,這位便只能遠赴遼東苦寒之地。跟野蠻的蒙古人去打交道了,能不能活著回來,真說不太準。
當年趙石出的餿主意,被皇帝陛下運用的很純熟。而且,用的非常興高采烈。
吐蕃,回鶻,南蠻,漠南漠北等等,有太多的地方可以送人過去。頭一次,位居九重的皇帝陛下發現。
原來可以這樣不動聲色而又名正言順的流放掉那些討人厭的傢伙,偶爾,還能讓皇子們歷練一番,這樣的好法子,只愁少了,不愁多啊。
蒙古人悄然而至,又悄然離去,在成武十三年的大秦,並未造成太多的困擾。
但大秦君臣不知道的是,在蒙古使節回到遼東,見過成吉思汗後,卻讓成吉思汗鐵木真怒不可遏。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他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來自敵人的輕視,又比如,大秦使節的禮節,顯得過於倨傲,再比如,秦人使節讓他想到了當年的金國欽使,顯然那是很不愉快的回憶,甚至於,他本就有股火焰在胸中燃燒。。。。。。。。
等等等等,都讓這位蒙古王者非常不舒服,怒火已經點燃,對於蒙古人來說,只能用仇敵的鮮血,方能平息下來。
但作為蒙古人的大汗,在聽到使節於漢地的見聞之後,還是將這怒火稍稍壓制了下來。
他並沒有被怒火燒昏了頭,做出殺死使者,讓兩國沒有任何轉圜餘地的瘋狂舉動,善於隱忍的他,在此時已然悄悄發誓,早晚有一天,要捉住秦人的皇帝,將其栓在馬尾巴後面,拖死在草原上。
不過,不管秦人或者蒙古人抱著怎樣的心態,這次和議都很順利的達成了。
兩邊都沒有過多的要求細節,蒙古人沒有再提合撒爾以及篾兒乞人諸事,秦人也沒提收回幽燕之漢家故土,讓蒙古人送上金人皇帝的頭顱,或是將漢人奴隸釋放,任其南歸等要求。。。。。。
正因如此,兩國和議,只能是沒有任何誠意的一紙空文罷了。
大秦成武十三年年關到了,雖然東邊戰事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但大